媒体聚焦 | 风口之上,格罗夫如何打造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新名片?
Date:2021.06.22 Type:媒体聚焦 share:

在逐渐走出疫情影响后,2021年国内汽车产业再次迎来了新能源的整体爆发。

毋庸置疑,“锂电池+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属于当下动力电气化浪潮下的三项革命性技术变革。目前“锂电+氢电”双路线格局已经逐步成型,新赛道、新玩法、新玩家,国内汽车已经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重大变革期。

2021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政策落地,东风、现代等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项目启动,“商乘并举”标志着燃料电池汽车进入新阶段。

在2019年以推出高端燃料电池乘用车而闻名全国的格罗夫就是这么一个拥有“造车新势力”和“燃料电池”双重标签新玩家,处于双重风口的格罗夫又将如何乘势抢跑、打造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名片?

 


一、格罗夫的优势与产业布局

 格罗夫是武汉资环院在2016年成立的氢能汽车整车项目。此前资环院平台已经拥有泰歌、中极氢能源等多个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处于整车环节的格罗夫对于资环院氢能板块起到了关键等拉动作用。基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并借助资环院平台,格罗夫已经形成了独有的优势。

 1、平台协同、完整布局

基于武汉资环工研院平台及自身技术积累,格罗夫在氢能源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研发以及整车制造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布局,是国内少数能够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打包”的整套产业和产品服务方案的企业。

 2、重视核心技术、专利数国内第一

自2016年开始,格罗夫在全功率氢能动力系统、全新平台架构、创新能量管理系统、轻量化车身、整车VCU控制系统、热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

截至2021年2月,格罗夫已申请专利1579项,其中发明专利648项,燃料电池领域公开专利数量国内第一,世界第

 3、市场化方针,全国布局

武汉是国内重要的燃料电池产业聚集地,作为武汉企业,格罗夫并没有将自己限制在武汉。

格罗夫利用区域分布式制造模式,在全国多基地布局形成区域市场优势。除了武汉总部,格罗夫已经建立黄冈中部基地、长治重卡基地、鄂尔多斯制造基地等,并在重庆、嘉兴等多处地区落地了产业化项目。

 4、立足高端,商乘一体

格罗夫于2019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高端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在获得了市场强烈反响。在燃料电池市场进入新阶段后,格罗夫顺应市场变化,快速切入中高端商用车领域,形成了商乘一体的完整汽车业务布局。

 二、新形势的机遇与格罗夫变化

 随着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一步步接近落地、燃料电池零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并进入成本下降通道、加氢站等基础设施逐渐增加、外资企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步伐,2021国内燃料电池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进入了新阶段。

 1、新一轮市场机遇与挑战

商用车方面;随着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申报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已达成深度合作,尽管燃料电池商用车放量在即,但现阶段政府订单一定程度已经锁定。

乘用车方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国内逐渐开始应用推广,玩家也迅速增加:一汽、上汽、广汽等老牌车企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已陆续登陆工信部目录,丰田、现代、东风也将在国内落地乘用车示范项目,长城更是高调宣布了其氢能战略。

在市场逐步打开的同时,蓝海将迅速变为红海,甚至蓝海本来就不存在。

 2、格罗夫的顺势变化

面对市场的变化,以高端乘用车入局的格罗夫迅速调整了方向,从单一乘用车业务转变为商乘并举:在继续推进乘用车项目的同时落地商用车相关项目。基于优秀的技术能力,格罗夫迅速完成了公司业务方向的转变。

在上海车展上,格罗夫正式发布了商用车子品牌中极汽车,并推出了两款氢能商用车:49吨氢燃料电池6X4半挂牵引车中极-天枢、4.5吨氢能高端城市物流车中极-天



作为格罗夫首款量产氢能重卡,中极-天枢采用模块化开发,配置格罗夫自研的120Kw燃料电池系统,峰值效率最高可达60%。中极-天枢能满足物流配货、快递快运、煤炭运输、港口运输等应用场景对车辆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需求。

 


中极汽车全新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全新正向开发面向量产设计的4.5吨氢能高端城市物流车是中极-天玑。

 


作为高端城市物流车,中极-天玑基于格罗夫全新氢能平台架构、全新正向开发,在车辆配置、零部件、动力性能及安全保护等方面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尤其在续航里程和百公里耗氢量这两项关键性能指标,具有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用户对城市物流车“多拉、快跑、好省”的期待,是真正意义上的兼具高性能与绿色环保的新型高端物流汽车,将于2022年二季度量产上市。

 氢云链认为,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乘用车到商乘并举的切换,一方面是格罗夫决策灵活,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格罗夫优秀的技术积累,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转换。

格罗夫的商用车思路颇具特点:

(1)市场与技术的平衡

对于大牌车企而言,技术与市场本是一体两面,而对于一家新车企,在资金、时间窗口均有限的情况下,市场与技术却成了一道选择题。

格罗夫的答案是:基于传统商用车成熟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根据氢能汽车的特点,全新正向开发氢能动力平台架构,同时应用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如全功率燃料电池、创新辅助能源系统、轻量化车身设计等

格罗夫在把握重卡市场(时间紧迫)和持续发展核心技术(重要却耗时)中取得一定的平衡,也显示了对汽车细分市场发展的判断。

 (2)同等重视动力系统与车辆智能化

生产工具属性令商用车智能化并没有像乘用车一样受到广泛重视,即使是在纯电动商用车上也没有得到很好等改观。

格罗夫氢能商用车在核心参数上表现出众(如超长续航、超低氢耗)的同时,在车辆智能化方面同样重视。这无疑有利于格罗夫市场竞争和树立高端化的定位,也利于推动智能商用车与智能物流发展。

 (3)细分市场的取舍

格罗夫目前没有做客车 —— 尽管重卡市场日渐火热,但现阶段市场仍以政府客车订单为主。重卡、物流车订单更多地依靠企业间的谈判与合作。

氢云链团队认为:重卡与物流车市场仍有后来居上的机会,客车市场则更难跑出黑马。格罗夫对细分市场的选择显示了其对现阶段氢能汽车市场的清晰认知,同时也透露出格罗夫的市场战略。

 三、中国汽车产业变革下格罗夫的探索

以上海车展为代表,中国汽车产业在2021年已经呈现出新的特征:

(1)燃料电池已经登堂入室。上海车展中多个厂商展出了多样燃料电池产品,新能源汽车不再是纯电动汽车等独角戏。不仅在上海车展,国内大量汽车及零部件展都增设了燃料电池展示内容及讨论环节。

(2)传统汽车厂商大规模入局汽车电动化。传统车企们在上海车展展出了大量新能源汽车。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后来者,在产品、营销等环节,传统大厂开始向新势力们学习,如吉利的“第三条道路”。

(3)跨界造车浪潮再起。小米、TCL、华为等深度参与汽车产业,将在组织架构、产品思维、供应链、制造、渠道、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再次带来全新思维。

(4)政策环境。“双碳”叠加汽车产能清理,无论车企还是地方,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

 无论是汽车百年老店,还是刚刚入门的新兵,若希望未来在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都必须审慎对待自身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氢云链将目前市场上汽车产业变革者分为三类:

(1)动力能源替代:以丰田、现代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巨头企业,追求应用新能源动力系统替换,自身的文化内核、产品思维和商业逻辑并没有产生本质的变化,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和改变。目前这类企业也正在快速转变,放下身段向新势力学习。

(2)重构汽车产业逻辑: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新势力,这类企业技术能力强,信奉互联网文化,以重塑汽车市场格局和重构产业价值链和重建汽车产业逻辑为目标。国内如“huawei inside”的出现,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商业模式创新:以尼古拉等为代表的新进入者为主。这类企业在技术上未必有十分突出的表现,但想象力丰富,市场资源整合能力强,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和应用探索新的商业化模式。

 作为车界新丁,格罗夫只有正确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才能真正保持战略优势,才能在竞争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格罗夫的应对方案是“整体打包+微笑曲线”。

(1)一站式氢能服务方案

尽管国内众多地区提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但各地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仍存在各种问题,如地方政府对于如何发展氢能产业并不明晰,产业链过长、不易形成完整配套,招商引资困难等。

拥有从制氢到整车应用全产业链布局的格罗夫能够提供一整套氢能产业发展方案,有利于解决地方产业发展思路不清和招商引资困难的问题。这往往是龙头企业才拥有的优势,而大企业在与地方政府的谈判中往往又存在诸多要求,为格罗夫这类“小而全”的企业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2)走向“微笑曲线”两端

通过区域分布式制造模式的灵活运用,降低制造投资,形成更低的盈亏平衡点。企业自身则基于技术方面的优势,专注于“研发”和“销售”部分,抓住“微笑曲线”利润最高的两端。这也同时有利于解决新增汽车产能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格罗夫是国内燃料电池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其发展历程对于后来的燃料电池车企将有宝贵的参考、借鉴意义。

整体而言,除了构建技术护城河之外,格罗夫更主要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并尝试重构汽车制造环节的生态。众多车企在轻资产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但实际上成果有限,成功者往往也掺杂着苛刻的条件。格罗夫的发展,将有利于验证在拥有充分的技术优势和深厚产业背景下,初创车企的轻资产模式能否成功。



(信息来源:氢云链)